2018-09-12 10:47:07
“他們都還沒起呢,我先起來做早飯。”8月5日,天剛蒙蒙亮,呂苗苗就安頓好熟睡中的孩子和老人,挎著竹籠,下地摘花椒去了。
今年24歲的呂苗苗是華陰市岳廟街道衛(wèi)峪村的貧困戶。她的父親2017年因病去世,母親和哥哥有先天性智力障礙,丈夫又是肢體三級殘疾,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一家6口人,生活的重擔都壓在呂苗苗的肩上。
衛(wèi)峪村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差,貧困程度深,大多數家庭都是因病致貧。2015年,脫貧的春風吹到這里。為了擺脫貧困,呂苗苗和丈夫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2016年11月向當地信用聯(lián)社貸款5萬元自主發(fā)展養(yǎng)鵝產業(yè)。
然而,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自身又缺少養(yǎng)殖經驗,夫妻倆的養(yǎng)鵝場于2017年4月關閉。雖然這次嘗試沒有成功,但是呂苗苗并未氣餒。在包聯(lián)干部和村黨支部的支持和鼓勵下,憑自己雙手脫貧致富的信念在呂苗苗心中愈發(fā)堅定。“自己沒有文化、缺乏經驗和技術,這是我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主要原因,我要不斷學習才行。”呂苗苗說。
在華陰市政法委駐村工作隊隊長、包聯(lián)干部李方煒的幫助下,呂苗苗和丈夫種植了5畝花椒,預計年收入5000元。同時,村上也為她爭取了就業(yè)扶貧技能培訓。“通過培訓,我初步掌握了一些技能,為以后順利就業(yè)做好了準備。”2017年,呂苗苗先后參加了手工編織、烹飪、家政保姆等100余課時的技能培訓,為實現“通過自己雙手脫貧致富”的愿望打下了基礎。
2017年9月,掌握了一定烹飪技能的呂苗苗,在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在家附近的衛(wèi)峪中心小學學生食堂幫廚,每月除了1000元的固定收入外,還能向老師傅學習烹飪手藝,丈夫也到建筑工地打工,學習鋼筋綁扎技術。
“面對生活的困難,呂苗苗從未喪失信心。她踏實本分、不等不靠,為其他貧困戶樹立了榜樣。”李方煒說。
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呂苗苗盤算著再多掙點兒錢。每逢假期,她總會四處打聽誰家摘花椒需要工人,誰家蓋房需要小工,誰家看護需要保姆。“利用零散時間,我在附近打些零工,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丈夫現在外出打工一個月也能掙2000多元,我們家一定能過上好日子!”呂苗苗滿懷信心地說。
“說實話,就是因為有很多像呂苗苗這樣自立自強、踏實勤勞的貧困戶,增強了我們對扶貧工作的信心,我們付出再多都值得。”華陰市政法委駐村第一書記劉快快說。(記者 鄭棟 見習記者 賈景智 通訊員 石超奇)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