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09:42:08
“紅顏”“章姬”“圣誕紅”……從12月份到次年6月份,京郊采摘的主要對象都是各個品種的草莓,可以說,草莓占據(jù)了京郊采摘的“半壁江山”。
日前,記者在大興長子營鎮(zhèn)西北臺村等地看到,草莓種植戶正在移栽幼苗,大棚里整整齊齊的壟上,剛栽的草莓苗還沒緩過來,大部分枝葉軟軟地搭在壟上,有些沒有成活,主人正在挨個補苗。
起壟、栽苗、補苗,草莓大棚到了最忙時節(jié)
盡管消費者12月份才能吃到當(dāng)季最早的草莓,但地里的活兒,從7月份就開始了,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9月12日,大興長子營西北臺村村北的一個大棚區(qū),大棚里收拾的整整齊齊,一排排的壟上,剛剛栽上的草莓苗,還沒有完成成活,枝葉下垂,搭在壟上。
大棚外面的道路上,豎著一個牌子,牌子上寫著“小王采摘”幾個字。小王是這幾個大棚的主人,他和妻子兩個人在這里租了9個大棚種草莓。
“從7月份就開始忙了,平整土地,捂棚殺菌,起壟、栽苗,兩個多月才算種上,”小王的妻子告訴記者,“那時候正是最熱的時候,我們兩個人自己起壟,9個大棚,每個1畝多,整整干了18天”。
小王夫妻是浙江人,在北京種了10多年草莓,今年疫情期間,他們家有幸保住了收入,“相比往年差一點兒,主要是價格比較低,銷售還可以,我們想了一些辦法,村里、政府也幫我們想了很多辦法”。
雇不到人,買不到苗,差點兒沒種成
上半年基本沒受損失,但下半年的種植卻遇到了麻煩,首先遇到的問題是雇不到人,“往年打短工的人比較多,雖然工資高,但多少能雇到愿意干大棚活兒的人,但今年不行”,小王的妻子說,大棚里的活兒很辛苦,而且還是最熱的時候干,外地來京的人少,本地人則不愿意干,“我們找本地人,對方一看,給多少錢都不干”。
雇不到人,小王夫妻兩個人在7月酷暑干完了9個大棚的起壟工作,“2天一個大棚,干了整整18天。”她說。
9個大棚,每個大棚要栽1萬左右的草莓苗,還要打出富余量,差不多需要買近10萬苗。往年小王家的苗,都在南京、西安等不同的育苗基地訂購,但今年的苗,差點兒沒買到,“我們先在南京訂了苗,結(jié)果去了一看,苗不行,那邊今年雨多,苗容易生病,所以質(zhì)量比較差,怕買回來栽不活。又趕緊到西安去看,那邊也交了訂金,結(jié)果去以后,人家不賣了。”她說。
小王的妻子告訴記者,“今年草莓苗稀缺,而且價格很高,去年我們在南京買的苗,一棵4、5毛錢,今年我們付訂金的時候,已經(jīng)到1塊1、1塊2了,買苗的時候漲到1塊4到1塊5了,所以人家不愿意賣給我們了,還是我們反復(fù)做工作,跟對方說已經(jīng)付了訂金,不能毀約了,最后才買到的”。
北京草莓苗,多來自河北山東
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京郊草莓種植面積6669畝,且仍在增長中。以每畝7000株為標(biāo)準(zhǔn),需求量接近4700萬株。
不過,近年來,北京本地育苗基地逐漸減少,河北、山東則成為主要的草莓苗供應(yīng)地,一家山東育苗基地的負(fù)責(zé)人告訴記者,“我們以前在北京也有基地,但前兩年撤銷了,轉(zhuǎn)到山東了。不僅我們換地方了,很多育苗基地都換地方了,原因有很多,有合作中出現(xiàn)問題的,也有因為土質(zhì)問題換地方的,草莓育苗對土壤要求很高,不能重茬,北京也沒有那么多地流轉(zhuǎn)了”。
除了山東、河北,江浙等南方地區(qū),也正在成為北京草莓苗新的供應(yīng)地,小王家2019年用的就是南京的苗,“去年南京的苗質(zhì)量好,產(chǎn)量高,價格低,今年南方的苗質(zhì)量不太高,所以我們就在西安買了。這些苗從西安運到北京,花了4天,栽又是1天,一共5天,中間時間長,所以損耗也比較大,再加上前幾天氣溫一直很高,所以死了一部分,我估計前后補栽的,大概近1萬株。”小王的妻子說。作者:周懷宗 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