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11:37:57
新華社長春12月2日電(記者徐子恒)“白天坐在辦公室電腦前,晚上又下到車間里,一天不折騰自己就渾身難受。”五星村大米生產(chǎn)車間負責人姜艷艷說。
五星村位于長春市寬城區(qū)城鄉(xiāng)接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有5個自然屯,1.2萬人口。
1984年出生的姜艷艷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東南亞地區(qū)教漢語。在父母的思念與“碎碎念”下,她2012年返回老家五星村,開了一家幼兒園。與此同時,她發(fā)現(xiàn),由于村里土地陸續(xù)被征收,村民們手中突然有了錢,也面臨著“吃老本”的問題。
如果沒有一個讓村集體增收、凝聚人心的好項目,那就有可能眼看著村民“坐吃山空”。五星村位于市區(qū)快速路邊上,離火車站近,村干部當時商議,為何不搞一個物流園?
村里有處廢棄魚塘是干物流園的最佳地點,一個冬天過后,村黨委書記杜一寶帶著村民們把7.2萬平方米的魚塘硬填成了平地。“2013年9月,物流園落成,當年就給村集體帶來500萬元收入,底氣一下子就足了。”姜艷艷說。
五星村沒有“見好就收”又在距離本村300多公里的集安市清河鎮(zhèn)建立了5000畝的水稻種植基地,村民雖然上樓了,但種地卻不受地域限制,五星村的大米備受市場認可,銷售到了全國16個省份。
2018年,姜艷艷決定不再經(jīng)營幼兒園,選擇到村上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上。2019年,五星村打造大米加工項目,她除了負責黨辦工作外,還擔任車間負責人,但“玩不溜”機器讓她頭大。
五星村行政辦公室主任黃文慧說,姜艷艷白天看圖紙,晚上琢磨機械原理,今年元旦,她倆是在車間過的,后半夜太困,她們就一起唱歌對抗疲倦,但歌聲還是沒蓋過機器聲。
自大米加工生產(chǎn)線建立后,銷量已達1000余噸。“去年村集體收入分紅,和老伴一起拿到5000多元,平時再干點零活,全家一年能收入3萬元。”村民李淑艷說。從平房到樓房,從臭水泡到新園區(qū),從單一產(chǎn)業(yè)到多元發(fā)展,這幾年,五星村集體資產(chǎn)從不足70萬元到突破5億元大關,農(nóng)民人均收入也從1萬元提高到3萬元,村集體每年民生支出大約200萬元,不僅對全村“五保戶”和貧困戶進行兜底保障,還對考上大學的村民子女進行獎勵。
不少考出去的孩子畢業(yè)后也回來了。“90后”王迪新在五星村水果市場出納部工作;“80后”王玉微在五星村黨性教育基地當解說員講解歷史;1983年出生的王富裕是村里的微機員;“80后”信訪專干李丹今年在村里轉了正,正式成為一名黨員……
“年輕人多了,聊天時總有新點子出現(xiàn),我們得再‘折騰折騰’,奔向新日子。”姜艷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