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 08:59:00
癥狀
葉片發(fā)病初期為橙紅色近圓形病斑,一葉多達幾十個,病斑逐漸擴大,天氣潮濕時病斑處變肥厚,葉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生出淡黃色變紫黃色毛狀物,每個病斑上可生出幾十個毛狀物,一旦破裂即散發(fā)出許多黃褐色粉狀銹孢子,此后病斑變黑,引起葉片枯死脫落。幼果上發(fā)病,果變畸形早落,停止生長。新梢果梗、葉柄被害時,引起新梢枯死,落葉落果,致使減產。
發(fā)生規(guī)律
梨銹病為轉主寄生,在梨樹上形成銹孢子成熟后,隨風傳到檜柏上,侵入檜柏枝葉,形成冬孢子,次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發(fā)產生小孢子,再隨風傳到梨樹上,經過一定時間形成性孢子器,再經過一系列變化產生小孢子而侵染梨樹。傳播距離2.5~5公里。小孢子遇干燥條件易死亡。
防治方法
在梨園周圍5公里以內徹底清除檜柏,鏟除梨銹病寄主;在新建梨園區(qū),應禁種檜柏。在不能砍除檜柏的風景區(qū),應在春雨來臨前剪除檜柏上的病枝,并噴1~2次4~5波美度石硫合劑。
冬季、早春及生長期及時刮除病皮,消除病源,要求做到及時和徹底。刮后用10%菌毒清水劑50倍液消毒,然后用波爾多液保護。加強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及時排水,合理修剪,改善樹體營養(yǎng),加強梨樹病蟲害的防治,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從7月起,要經常注意摘除病果,消除菌源。
在梨樹萌芽期至展葉后25天內,即擔孢子傳播侵染盛期的3、4月勤檢查,發(fā)現(xiàn)葉片上有橙黃色病斑時開始噴藥,連續(xù)噴2~3次。有效藥劑有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10%氟硅唑水乳劑1200倍液、2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0%硫磺膠懸劑200倍液等。 (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