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09:31:00
因為不了解,長期以來農民朋友有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認為種衣劑顏色越深、刺激的味道越大,藥效越高,其實不然。下面就是一些常見的拌種誤區(qū)。
誤區(qū)一:上了“顏色”就是種子處理
并不是上了顏色的種子就是種子處理,很多不法商販抓住這一誤區(qū),賣了不少僅是顏料染色的種子,對種子并沒有防護作用,對種子的發(fā)芽也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
誤區(qū)二:種子處理就不用施肥用藥了
種子處理可以有效地防病、防蟲,甚至可以達到壯苗的效果,發(fā)揮肥料的作用,可以在作物整個生長期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任何種子處理產品都無法替代農藥和肥料。
特別是作物生長中后期,藥劑在環(huán)境中發(fā)生自然分解,或者被作物吸收,逐漸失去效果,還是需要根據田間具體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防治病蟲害或者補充營養(yǎng)元素。
誤區(qū)三:為拌種而拌種
拌種雖好,但并不是萬能的。拌種只對土傳或種傳病害、地下害蟲和部分地上害蟲有效,用微肥或調節(jié)劑拌種是對土壤施肥的一種補充,不能替代施肥。拌種劑中的有效成分,無論是殺菌劑還是殺蟲劑,作用對象是有限的。
因此選擇拌種劑要有針對性,區(qū)域內什么病蟲害嚴重,就要針對性地選擇什么產品。如全蝕病嚴重,建議選擇硅噻菌胺、苯醚甲環(huán)唑+咯菌腈等成分;如果根腐病和黑穗病類嚴重,就可以選用苯醚甲環(huán)唑;防控麥蚜,就選擇吡蟲啉或噻蟲嗪。
另外,還要根據小麥品種來選擇合適的包衣,以達到彌補先天不足的目的,有效降低品種劣勢。
誤區(qū)四:包衣成分越多越好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是藥三分毒,不合理的復配會對種子造成極大傷害,成分種類太多,相互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反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誤區(qū)五:產品越貴效果越好
貴的產品會有優(yōu)勢,但并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不同品牌的同一劑型的產品,在質量上往往有明顯的差別,選擇的時候不必迷信高價格的、新上市的奇特產品。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產品,另一方面要選擇之前使用過且口碑好的產品。
誤區(qū)六:出芽率低是包衣惹的禍
最近幾年,多有因為種子處理導致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的事件發(fā)生。而一旦問題暴露,多數(shù)人都將矛頭指向種子處理劑,這個是不科學的。
出現(xiàn)問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使用不當(用量過多)、高溫、低溫、高濕、干旱等極端條件造成的。
不可否認,有些問題確實是種子處理的原因。比如不正規(guī)的企業(yè)產品,添加隱形成分,盲目用于非登記作物等,但只要選擇正規(guī)廠家和品牌的產品,這些問題一般不會出現(xiàn)。
誤區(qū)七:大瓶的拌種劑效果更好
很多農戶選擇拌種劑,同樣的價錢更趨向大瓶包裝,感覺大包裝藥量更足,效果會更好。其實,這只是心理作用。
農藥的效果取決于有效成分含量和劑量,對拌種劑而言,往往是有效成分含量低的會在劑量上彌補有效成分的不足。所以,選擇拌種劑更應該看具體的配方和含量。
誤區(qū)八:成膜效果好、膜越亮的種衣劑越好
成膜劑是化學物質,其親水基及疏水基的多少決定其外觀的亮度,成膜的目的是為了在機械播種時可以順利下籽,膜的色澤與種衣劑本身的效果無關。
相反,成膜物質會影響到種子的透水透氣功能,在低溫狀態(tài)不但不會促進種子提前發(fā)芽,反而會影響種子的正常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