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0 09:16:33
正值秋收季,北大荒農墾集團各農場稻香陣陣,滿眼金黃。各類綠色、紅色的大馬力農機在田地馳騁、穿梭,奏響豐收圓舞曲。
“今年是個好年頭,產量預計比去年多8萬斤。”在梧桐河農場麗水管理區(qū),種植大戶董金??粗谑崭畹乃緷M臉笑意,“我種了30多年地,過去種地用‘小四輪’、小藥壺和鐮刀,如今用現代大機械,十幾天的活兒幾個小時就干完了,從靠經驗到靠科技,日子絕對有奔頭。”
麗水管理區(qū)副主任曹有鑫介紹,今年梧桐河農場30.27萬畝耕地,預計糧食產量達16.37萬噸,將再獲大豐收。
眼下,榮軍農場的玉米正值收獲期,為保證秋收機械“拉得出,打得響”,農場充實了收獲機械力量,增強了抗災搶收能力,同時對收獲機撓性割臺加裝了扶倒器、擋泥板、飛濺網,減少收獲損失,增加糧食產量,并于9月10日前全面完成檢修,為作物顆粒歸倉奠定了基礎。
9月14日,在普陽農場第四管理區(qū)26號地,秋收割曬拾禾推進現場會正在進行。地里,三臺割曬機械正穿梭往復,把稻穗收起后再像被子一樣鋪平,進行晾曬。地頭,來自農場8個管理區(qū)的負責人和技術員實地觀看。“今年的溫度高于往年,光照充足,水稻成熟早,特別適合大面積推廣割曬技術。”普陽農場農業(yè)發(fā)展部部長李百春現場給大家講解,“水稻割曬不僅可以緩解后期大面積直收機械力量不足和曬場存儲壓力,延長水稻收獲時間,有效避免大風、雨水對水稻造成的二次傷害,充分降低收獲水稻籽粒水分,提高水稻品質,而且還可以幫助種植戶縮短稻米上市時間,抓住價格機遇。同時,還可保證秋整地、秋筑埂、秋做床等工作全部提前,給明年生產準備預留充足的時間。”
在今年的秋收工作中,北大荒集團采取雨天割曬、晴天拾禾,夜間割曬、白天拾禾,白天收獲、夜間翻地的錯時工作法,力爭割一塊、拾一塊、翻一塊,同時,從收獲方式確定、抗災機具準備、糧食收儲協調等多個方面,全面降低機械收獲損失,確保100%顆粒歸倉、100%秸稈還田、100%黑色越冬。北大荒集團水稻收獲已全面展開,預計10月20日前完成收獲任務,較去年可提前5天。
在洪河農場第六管理區(qū),職工于春偉的400多畝水稻田變了模樣。農場通過運用衛(wèi)星平地技術,把相對小的格田改造成15畝以上的標準大格田,88個池子并成了27個。由“田”變“口”,形成“一路貫中、兩側為田、四周圍渠”的農田規(guī)劃新模式。“顏值”的改變不僅增加了單位土地面積,提高了效率,還能避免土壤板結。這既保護了黑土,也讓用肥用藥更加精準。
說起格田改造的好處,于春偉給記者算了筆賬:“原來的小地塊,大型機械進不去,春耕秋收的時候全靠雇人,人工成本占去了三分之一,而且受疫情影響,雇人一年比一年難?,F在農場鼓勵格田改造,還給補貼,地改板正了,就好種了。”
洪河農場農業(yè)發(fā)展部部長陳永生介紹,通過格田改造,2020年農場增加了土地3000多畝。2021年計劃建成高標準農田2萬畝,增產糧食2000噸,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同步增長。
無人駕駛收割機、無人割曬機……在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智慧農業(yè)在秋收中大顯身手。“智慧農業(yè)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這幾年,我們重點打造5000畝水稻生產全程智能化示范區(q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智能化技術研究、農機智能裝備技術應用和無人農場建設等項目,并積極探索農業(yè)大數據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形成了水稻種植耕、種、管、收全過程的智能管控,并將可追溯系統(tǒng)融入物聯網平臺中,實現了田間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的可溯源,形成完整、準確的信息鏈條,帶動水稻生產向全程智能化方向邁進。”北大荒智慧農業(yè)農機中心主任孟慶山介紹。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北大荒,一系列農業(yè)新技術的廣泛推廣,智慧化、無人化農場發(fā)展迅速,“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讓這片土地豐收在望。2021年墾區(qū)4400余萬畝耕地糧食總產將達430億斤,實現糧食生產“十八連豐”。(張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