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 19:25:05
春耕,農機轟鳴行進,犁鏵翻動泥土。在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堡鎮(zhèn)白家咀村,沈如德正和老伴忙著清理地膜、疏通水渠。50歲那年,老沈把推土機開到離家10公里外的一處荒丘旁,在茫茫戈壁上打機井、架電網(wǎng),陸續(xù)開墾出200余畝土地,開始了種糧生涯。
歲月如梭。如今,沈德福已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而甘肅省糧食總產量也在2021年達到了1231.5萬噸,這是全省糧食總產量繼2020年首次突破1200萬噸大關后,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2021年,甘肅被農業(yè)農村部列入全年糧食生產工作突出的18個省份通報表揚。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于歷史上曾屢受饑荒之苦的甘肅人來說,糧食不止是吃飽肚子那么簡單。甘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叮囑,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為了做好這件大事,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肅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全力穩(wěn)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不斷強化農業(yè)防災減災……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守住百姓“糧袋子”,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贏得了戰(zhàn)略主動。
又是一年春耕時,隴原大地為糧忙。
在天水市麥積區(qū)花牛鎮(zhèn),沉睡的撂荒地,在這個春季被一一激活。大馬力農機深松土地,村民在田間忙碌勞作,農技人員現(xiàn)場指導……四處呈現(xiàn)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去年我們根據(jù)國家整治撂荒地的政策,通過村兩委和合作社與村民簽訂托管協(xié)議,今年將摸排出的300畝撂荒地全面復耕。”花牛鎮(zhèn)師白村股份經(jīng)濟合作社負責人師愛軍說。
去年花牛鎮(zhèn)累計整治撂荒地共計532畝。今年,又排查了8個行政村的418畝撂荒地,并逐村整治復耕,4月上旬已全面復種。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扛起重農抓糧的責任,把穩(wěn)定糧食生產作為農業(yè)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糧食產量不降低。省農業(yè)農村廳狠抓糧食面積落實,印發(fā)《甘肅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wěn)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全省穩(wěn)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與各市州農業(yè)農村局簽訂糧食生產目標責任書,推動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實糧食生產屬地責任。
2021年,全省14個市州和蘭州新區(qū)共摸排撂荒地面積為206.52萬畝,占全省耕地承包確權面積的3.16%,涉及承包農戶44.52萬戶。這些野草覆蓋了幾年的土地,被整治成了平整松軟的農田,荒地重獲“新生”。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有力措施。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肅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把建設高標準農田作為打造糧食生產優(yōu)勢片帶、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舉措,2019年以來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80萬畝。
眼下,在山丹縣位奇鎮(zhèn)四壩村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播種機在田野里大展身手,來回穿梭。借助高標準農田建設,村里將原來的5680畝“巴掌地”變成了“一村一大塊田”。又統(tǒng)一平整、改良周邊的1000多畝河灘,合計新“推”出了7000畝高標準農田。
村干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全村多出來了615畝耕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6.2%,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94.73萬公斤。
藏糧于技,科技賦能,旱作節(jié)水農業(yè)技術為確保甘肅省糧食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2021年,甘肅省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面積1516萬畝,推廣以膜下滴灌壟膜溝灌等為主的農田高效節(jié)水技術1000萬畝。同時,甘肅省實施化肥農藥減量、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技術,增加地力,減少蟲害,推動糧食綠色生產。
放眼廣袤田疇,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協(xié)作,農業(yè)與科技正在深度融合?,F(xiàn)在,全省農機總動力已達到233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3%以上,糧食生產底氣越來越足。
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新征程上,隴原兒女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定能為穩(wěn)端“中國飯碗”貢獻堅實的甘肅力量,收獲更多豐收的喜悅。
作者:王 倩
來源:新甘肅·甘肅農民報
編輯: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