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11:00:51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護好黑土地,才有米糧倉。面對退化的黑土地,近年來,黑龍江省樺川縣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堅持用地與養(yǎng)地結合、保護與利用統(tǒng)籌,有效提升了黑土地質量、提高了糧食產量。
樺川縣地處三江平原腹地中心,總耕地面積221萬畝,建有高標準農田80萬畝,糧食總產量穩(wěn)定在19億斤,是松花江流域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8月下旬,走進樺川縣百禾漿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綠油油的豆田映入眼簾,豆苗挺拔、葉片翠綠、豆莢飽滿,旁邊的玉米也長勢喜人。合作社理事長王大江介紹,今年一共種植了大豆300畝,玉米600畝。
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在樺川縣實施科技幫扶,組建院地聯(lián)合工作組,圍繞水稻優(yōu)質豐產、玉米、大豆及特色雜糧作物提質增效以及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開展綠色生產技術研發(fā)。在百禾漿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工作組圍繞旱地作物,重點開展了玉米耐密宜機收品種、鮮食玉米品種篩選,玉米密植精準栽培生產技術、大豆大壟密植高產栽培技術和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試驗示范。
“我們在這里做的一項重要示范就是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技術,也是讓大家知道輪作到底會增加多少產量,帶來多少效益。它的技術模式是通過玉米-大豆輪作以及不同的土壤耕作方式的組合,比如免耕壟作、條帶耕壟作等,再加上玉米和大豆秸稈全量還田,從而實現(xiàn)了黑土地的用養(yǎng)結合。”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佳木斯分院研究員張敬濤說。
張敬濤介紹,當?shù)卮嬖诩Z食產量偏低、土壤養(yǎng)分下降、酸化板結現(xiàn)象嚴重等問題。玉米-大豆實施輪作,一是實現(xiàn)秸稈還田,玉米的秸稈量大,大豆的秸稈量少,輪作之后,秸稈量就比較均衡,有利于提升地力。二是減輕病蟲的危害,輪作之后,侵染玉米的病害,在種植大豆的時候就不會發(fā)生或者病害減輕;反之,種植玉米時,大豆的一些病害就減輕了,這樣農藥使用也減少了。三是減少肥料的用量,因為玉米的施肥量非常大,輪作大豆之后,就可以適當減肥;同時大豆又是一種根瘤固氮的作物,輪作玉米之后,也能減少肥料的使用。四是實現(xiàn)均衡增產,病害輕了,肥和藥減少了,秸稈還田了,土壤變得肥沃了,輪作之后,可以讓大豆和玉米一般增產5%到15%之間。
“起初我對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心存疑慮,經(jīng)過農科院專家的耐心講解與示范,我逐漸認識到秸稈還田和條帶耕作等技術對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化肥用量的重要作用。后來,我主動購買了免耕播種機,按照專家指導進行播種?!蓖醮蠼f,如今合作社的玉米、大豆產量屢創(chuàng)新高,尤其是大豆產量,已從過去的每畝350斤提升至400斤以上,而且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玉米-大豆輪作技術在黑龍江省的推廣率已經(jīng)達到了95%以上,實現(xiàn)了旱田地塊節(jié)本增產。我們要增糧,同時也要培肥土壤,讓農業(yè)生產可持續(xù),這是我們今后發(fā)展的目標?!睆埦礉f。